中央社会工作部
——志愿服务发展新机遇
谭建光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提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作为党中央职能部门;并且具体提出“划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责。”这是在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历程的又一个突破,带来志愿服务发展的新机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的工作有三个与此交集的经历,特别有感受。一是将近30年前,1995年我接受深圳市义工联(志愿者联合会)的委托,开展志愿服务专题调查研究,从此让我调整了研究方向,从青年研究转为主要致力于志愿服务研究。二是10年前的2013年,中共广东省委正式组建社会工作委员会,我受聘担任社工委专家咨询委员,并负责志愿服务发展的调查研究。三是4年前的2018年,全国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我应邀给全国和各地培训班讲授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课程,并且因此到20多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县区,400多个乡村社区调查研究。这期间,我不仅感受到各部门、各机构发展志愿服务的热情;也看到由于体系不健全、体制不顺畅带来的种种问题。为此,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的要求之后,我撰写文章分析“统筹有力+充满活力”是完善工作体系的关键要素。如今,正式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正是为志愿服务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激发新活力。
01 弘扬宗旨,落到实处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体现在党员干部在本职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切为人民着想、一切为人民奉献;也体现在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中,奉献爱心、助人为乐。从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发展进程看,党对志愿服务的坚强领导和统筹支持,是保障这一崇高事业顺利发展、发挥效益的关键。然而,原来统筹、支持、促进、管理的职能分属在各个部门,力量分散又交叉扯皮,制约志愿服务的发展壮大。如今,党中央组建社会工作部,将凝聚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工作职能统一协调,就为志愿服务的统筹发展提供更好的体制机制,“统筹有力”与“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逐渐建立起来,更有利于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02 加强领导,促进发展
加强党对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领导,是保证正确发展、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既充分体现党对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视,也提供加强领导、科学指导的契机。一是凝聚和引导各类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让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体现党的宗旨和理念,更好地在服务群众中发挥引导教育作用。二是对志愿服务组织的党建工作进行统筹指导,不断壮大党在志愿服务中的引领力、号召力,通过党员志愿者影响更多志愿者,听党话、跟党走,做好服务、帮助群众。三是在志愿服务组织中培养优秀党务工作者、培养优秀党员,并且吸引积极分子主动靠拢党组织、加入党组织。这样,通过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壮大党的力量,夯实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四是在面向城乡群众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更好地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吸引和激励更多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03 整合力量,深化服务
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中,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也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之中。然而,这些广泛多样的力量,需要整合起来、提升能量。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并发挥职能,就有利于围绕凝聚群众和服务群众进行深化、细化、实化、优化。志愿服务是全社会参与的崇高事业,也是涉及各部门、各机构的服务力量,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统筹协调下,不断整合凝聚,不断合作发展,就能够产生更加多样化、更加有实效的志愿服务形式与内容,能够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发挥改善民生、赢得民心的积极作用。
04 发展组织,建立纽带
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壮大,既需要产生众多专门开展志愿服务的组织与团体,也要激励各类部门机构、工商企业、社会组织产生类型多样的志愿服务队伍。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统筹和支持下,有利于推动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繁荣,形成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新格局。一是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联合会“引领、联合、服务、促进”的职责,围绕中央社会工作部各项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激励群众、引领群众的工作,以及其他部门相关群众工作,更加广泛汇聚志愿者力量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各行业、各类型志愿服务组织与团体的积极作用,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需求不断延伸服务、深化效果。尤其是加大党和政府对志愿服务组织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作为面向城乡群众做好关爱服务,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三是鼓励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不论是经济组织、行业组织还是兴趣组织、生活组织,都可以将社团活动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开发出多样化、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引导和支持就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通过志愿服务建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建立深厚感情、建立鱼水之情。在统筹各个部门、各类组织力量后,让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老年志愿者、专业志愿者等力量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中央社会工作部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统筹和支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解决实际的困难与问题,就更加信赖党组织,更加愿意跟党走、做贡献。
05 培育项目,增强实效
中国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产生大量有特色、有活力、有实效、有影响的项目,从各方面满足社会发展进步和群众生活改善的需求。我作为较早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发展的推动者,期待中央社会工作部组建之后,引领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发展走上新的台阶、发挥更好效益。我从2006年第一次参与佛山市党政扶持志愿服务项目的公开评审;2011年第一次参加广州志愿服务交流会暨项目大赛;2014年开始参加历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交流会评审;2020年开始参加部分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审等等。我们发现,志愿服务项目化的发展,有利于更好了解和把握乡村社区群众的需求,有针对性策划和实施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幸福。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统筹支持下:一是要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提质增效。既将现有各类项目竞赛进行整合,组成“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文化交流会”,选拔群众欢迎、效果突出的项目进行传播推广。与此同时,鼓励各行业做好单项赛,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赛、巾帼志愿服务项目赛、文旅志愿服务项目赛、卫生健康志愿服务项目赛等等,促进专业类型志愿服务项目的诞生和发展。二是推动志愿服务项目“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特别是在社区和农村贴近群众生活,更好开展服务。这样,切切实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改善生活,切切实实帮助基层创新治理、构建和谐。我们近年来在全国各个乡村社区的调查中发现,志愿服务是贴近群众、走进生活的最好方式,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专业志愿者等围绕城乡群众,尤其是“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开展的关爱扶助服务,特别受欢迎、特别受好评。三是以志愿服务项目的活跃繁荣,带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带动志愿服务文化兴旺,带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因为,对于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而言,体系、组织等要素相对比较抽象,比较疏远,他们特别能够感受和体验的就是志愿服务项目。然而,通过项目培育和发展,就能够促进各地区的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成长,志愿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为此,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统筹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志愿服务项目繁荣兴旺,就能够带来非常多的积极效果。
06 群众参与,激发活力
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繁荣,在关心和帮助城乡群众的同时,也吸引广大群众参加志愿组织、参与志愿活动。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大力推动下,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社会民生改善、社会生态环保等做出贡献,也在参与中学习和培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能力,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一是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形成邻里守望、友善互助的氛围,融洽人们之间的关系,减少矛盾冲突。二是群众在志愿服务组织中交流沟通、共同合作,培养民主协商的意识,逐渐成为乡村社区民主建设的积极力量。三是群众在志愿服务中遇到困难与问题的时候,联系多方力量合作解决问题、推进服务,有利于为基层民主发展、村居治理创新汇聚资源、聚合力量。有基层干部说道,“志愿服务是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就引起我们关注和重视的。也期待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统筹支持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07 法制保障,行稳致远
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时代,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也要加快法治化、规范化的进程。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统筹推动下:一方面是要加快全国志愿服务的社会立法。目前,伴随志愿服务事业受到各级党政部门重视,广大城乡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就需要有社会参与、社会共享的法律保障。目前的《志愿服务条例》作为行政法规,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覆盖范围不够广、促进力度不够大、规范作用不够强、保障条文不够多等等,难以适应全社会繁荣的志愿服务新格局。为此,要尽快重新启动全国人大志愿服务立法,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形式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服务法》。另一方面是完善志愿服务的政策制度。作为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参与、全社会共享的志愿服务,需要由中央层面出台政策意见,提供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持。同时,各部门、各地区也要加快制定各种志愿服务发展政策制度,为志愿者参与服务、志愿组织发展壮大、志愿文化繁荣兴旺、志愿资源支持保障等等提供统筹支持。这些,正是中央社会工作部发力的重点,为志愿服务事业的长期发展、不断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日很多基层干部和志愿者骨干向我咨询对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以及统筹协调志愿服务职能划入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看法,引起我的思考。为此,专门撰写文章,分享观点见解。这些仅仅是专业人士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特说明,谢谢。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历任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第二届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第一届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